曾在QQ上与好友争论人生,争论什么是“家”。好友以一种传统观念,审视家的概念。好友认为,先有家后有业,认为家是一种守护。并不反对好友这种维护式的观念,然我却要在“家”上面加上一个更深层的定义。
游子乡情,才更能体会家的真谛。古往今来,多少文人墨客在流露着自己的思乡之情;多少游子一生漂泊,不能舍弃的都是那个留在每个人心中的“家”。
这些年一直漂泊在外,家却是每年都要回的。向往、思念、孤独,一直在并存着。李白一生漂泊,沉浸的夜咏出了千古名句的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冰心老人一生四处奔波,“家”不知道换了多少,最终却还是要回到台湾。三毛的旅程,多少人喜欢跟在她后面漫步,家却成了她一生的遗憾。
历史的长卷,多少人走在思乡的旅途上。不敢与先辈相提并论,却也是个回不去家的流浪儿。每每回忆,那些年都要恍惚的在记忆里乱串。多了,脑袋要疼的要命。停下来,缓和些,却要问这年心到底停在了哪儿了?
近来,头疼的老毛病又犯了。深夜醒来,睡枕都要挤出水来。望着没有颜色的天花板,生命可能又要远了些。不知道哪天要离开,却提不起丝毫的恐惧。路还没走完,停不下来。拿出这些年记录的本子,一页一页的看着。总会有些成就的满足,更多的还要是那些无奈,那些找不回的记忆。
当不得不放下本子的时候,就像生命一样,不放下就意味要离去。离去了,都没有了。放下本子,难免要不能舍得,最终还是放了下去。其实,就算真的离去了,到也没什么可怖的地方,没有了知觉,可怖也是在另一个世界的事儿了。 唯独那颗游子之心,带着乡情还要继续流浪着。这些年,一直在寻找,一直在忘记。家是个什么样子?真的不知道的了?心底悸动的时候,老是告诉自己离家不远了。可却是越走越远,失去的越来越多。 |